您当前位置:  特岗教师 /  考试试题   /  每日一练   /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

来源:师大教科文     2019-07-11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综合素质历年真题

1.材料题
传统戏曲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存在于民间,称为民间戏曲,另一种是文人在民间戏曲的 基础上,不断丰富其表现手段,具有了.较高的审美性和审美价值而形成的戏曲艺术,而戏曲现 代化,更多的是指戏曲艺术.的现代化。
在戏曲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戏曲现代题材和思想内容的表现上, 而忽视了戏曲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现代生活题材当然是现代戏曲艺-术 应该表现的内容之一,甚至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但通过古代生活题材同样也可以反映当代人的 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戏剧理论家张庚先生对此有明确的认识,认为戏曲现代化的重心就是如 何“以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方式,表现现代生活与现代意识”,“在历史剧中贯穿着作者当时的 时代精神”,所以“也不一定只有描写当代生活的戏才配称为现代化的戏曲,现代人写的历史剧 一样也能成为很好的现代戏”,而另一方面,戏曲艺术之所以成为戏曲艺术,在于它独特的戏曲 表达形式,也就是说,不在于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而在手其如何表达这些思想内容,戏曲 艺术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可以反复欣赏的独特的形式美,是形式与内容两者和谐、有机的统
一。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戏曲的形式尤其重要,而时下的戏曲现代化虽在“形式美”上做 了一些尝试,但力度显见不足,也缺乏系统性,而且过度强调对现代生活的反映,这正是戏曲艺 术现代化的主要困境所在。
戏曲是一种大众艺术,它的根脉在民间,戏曲艺术的每次发展、繁荣,民间大众都发挥了积 极的作用。然而,反观当代有一种越来越不尊重和漠视民间的趋势,当然,.民间戏曲决不会因 为我们忽视它而自动消亡,因为它与民间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会发现,某些方面民间戏曲在 追求其‘现代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在一些地区,它甚至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现代精神文化 生活,成为他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也会是实现传统戏曲 现代转型的一把密匙。
(摘编自刘祯、毛忠《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

【问题】
(1)戏曲现代化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哪两个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文章认为应如何走出戏曲艺术现代化的困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戏曲现代化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一是关注独特的戏曲表达班式,戏曲独特的形式美,这从文中“戏曲艺术之所以成为戏曲……主要困境所在”一段陈述可以看出;二是关注戏曲现代题材 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这从“现代生活题材当然是现代戏曲艺术应该表现的内容之一,甚至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中 可以看出。    '

(2)文章认为,要想走出戏曲艺术现代化的困境,一方面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戏曲现代题材和思想 内容的表现上,而是要更多地关注戏曲本身独特的表达形式,要使戏曲现代化在“形式美”上做岀更多、更有 力、更系统化的尝试使内容与形式和谐、有机的统一;另一方面,戏曲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其根脉在民间,所以 不能漠视民间戏曲,要关注民间戏曲在现代转型上的发展,使其更能融人到人们的现代精神文化生活中去,这 也同样是为传统戏曲现代化提供了一条现实道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生活,如果命运将你推向任何一种,都别奇怪,别怨天尤人,它并没有 剥夺你幸福的权利,在任何一种生活里,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践行幸福教育,缔造幸福人生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伦理学定义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乃至 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实际上简单来说幸福是人对生活的满意感 与和谐感。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感觉幸福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 么美好。一个人在地里劳动,满头大汗,可是他觉得很幸福,他就是幸福的;另一个人在自家花园里散步,可是
他觉得自己很不幸福,他就是不幸福的。因此在任何一种生活里,我们都要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那么, 对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整个后续人生来说,幸福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培养 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实施践行幸福教育是教育者培养学生幸福人生的客观需要。
首先,实施幸福教育是适应丰富青少年学生幸福感之需。
当代青少年学生多为家中独生子女,衣食住行条件优越,娱乐消遣丰富多彩,亲情呵护疼爱有加……似乎 所有历史的不幸都离他们很远,所有现实的幸运都特别垂青他们,这就促成幸福感淡化,表现为“身在福中不 知福”。一切拥有都属平常,一切所需都是正常已成为他们的思维定势。自私经常、冷漠异常、喜怒无常已呈 现失常态势。对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已淡化了的幸福感之责任。
其次,实施幸福教育是适应纠正青少年学生幸福观错位之需。
优越的物质供给与匮乏的精神教育并存的社会现状,必然导致学生的幸福观扭曲错位,不能与时代要求 合拍,常表现出:在评价幸福方面,仅视物质欲的满足为幸福(拜金主义),而忽视内在建设;在处理个人与集体 关系时,唯以个人享受为幸福,而忽略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享乐主义);在对待现时与发展的关系上, 只以现时的愉悦为幸福,而视为创造未来的幸福付出为痛苦。随之,没有做人原则和底线伦理的人多了起来, 缺乏健康发展的人格特点(缺乏信念、责任、理想、宽容)的人多了起来。因此,我们的教育同样也必须担负起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
最后,实施幸福教育是适应弥补青少年学生幸福能力不足之需。
就今天的青少年学生而言,生活几乎能够提供给他们所需的一切,然而,许多人不仅不能感知自己所处的 幸.福境遇,反而产生沉重感、负担感,究其原因就是感知幸福的能力低下。因此以教育的途径,实现学生对幸 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势在必行。
总之,幸福教育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奠基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