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师招聘   /  考试试题   /  历年真题   /  教师资格证语文历年真题选择题

教师资格证语文历年真题选择题

来源: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     2017-10-28
小编整理了历年来的重点选择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咨询更多内容请加我们师大教科文李老师微信:laoshiok22

师大教科文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语文历年真题选择题,还担心没有真题练习吗?快来测试一下自己的水平吧!

1. 某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的选文包括《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报告文学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

A. 王宏甲的《王选的选择》

B. 萧乾的《流民图》

C. 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

D.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

 

2. 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选修课程实施建议,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选修课程设计更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B. 选修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实际水平

C. 教师要做好选课指导,师生协调确定课程取舍

D. 学校特色和教师特长都都可以成为选修课程的生长点

 

3. 教师设计“语言文字应用”系列的选修课程,下列合适的是(  )。

A. 演讲与辩论                              B. 采访与编辑

C. 民俗旅游文化                            D. 儒家论著选读

 

4. 下面是一位学生整理的“古今异义词”笔记,不正确的是(  )。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B. 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C.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苏洵《六国论》)

D. 今齐地方千里(《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学习《陈情表》,教师播放自己唱给母亲的《鲁冰花》,对这一教学资源分析恰当的是(  )。

A. 为学生创设了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真是情境

B. 歌曲脱离课文内容,削弱了教学资源的价值

C. 缺乏思维深度,但能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D. 用新颖的形式唤醒学生与作者相同的情感体验

6. “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首诗。”这是《再别康桥》一课“研讨与练习”,下列选项中,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恰当的是(  )。

A. 引领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图画美

B.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C. 引导学生分析阐释诗歌的艺术手法

D. 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与建筑美

 

7. 学习《祝福》后,学生提问:“我”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B. “我”作为祥林嫂一生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 表达“我”的内心世界,更为深刻地揭露了残酷的社会现实

D. 作为一个知识启蒙者,“我”的出现增加了观察祥林嫂的视角

 

8. 学习《蜀道难》,教师要求学生自选文体写一段评价李白的文字。课堂上,教师展示了几份学生作业和自己的“下水文”。对这一活动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学习活动设计能够引领学生的阅读体验,深入地解读文本

B. 师生交流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体验,理解诗人情感

C. 借助“下水文”,学生能够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D. 自选文体评价诗人,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14. 阅读《兰亭集序》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汉字书法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我们今天所学的《兰亭集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同时又是一件书法瑰宝。

师:请大家看插页,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幅书法作品。同学们感觉怎么样?

生1:我感觉这幅字总体上比较有气势,笔力道劲。

生2:我喜欢这幅字飘逸洒脱的风格。

师:说得不错。问大家一个问题,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谁?

生3:王羲之。

师: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价者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真迹已随唐太宗入昭陵。但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这篇文章。

对上述教学实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由书法导入课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B. 书法作品的欣赏削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C.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书法作品的艺术美

D. 引导学生交流对书法的感受符合语文学习要求

 

15. 阅读《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我把文章的第一段做了一些改动,读给大家听听——“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停止心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逝世了。”大家比较课文,看看有哪些不同之处,思考修改后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生1:去掉了“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这个具体的时间,这是马克思逝世的时刻。作者永远不会忘却,凝聚着作者无限伤痛。没有这一特定的时刻就无法表达作者强烈的感伤。

生2: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删去了“最”,就削弱了马克思的影响。把“停止思想了”改为“停止心跳了”,不能按照思想家,也不能表现马克思一生不断探索不停思考的特点。

生3:删去了:“还不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遗憾之情;“还不到两分钟”,就露出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之情、

生4:“逝世”的表达过于直接。“睡着了”说得非常含蓄,表明作者不忍心说出马克思的逝世,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离去安详和无憾。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理解得很深刻。课文中还有很多语句很有变现力,请大家默读全文,找出自己体会最深刻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对上述教学实录分析正确的是(  )。

A. 启发性强,有助于学生掌握梳理作者情感变化的思路

B. 以语言学习为重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

C. 借助教师改动后的文字,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主题的深刻性

D. 引导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严密,丰富学生品读语言的经验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体裁。文学体裁分为四大类: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A选项王宏甲的《王选的选择》是对王选个人人生选择的实录,B选项萧乾的《流民图》记录了水灾下众多难民避难的惨景,用白描的速写,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流民速写像。C选项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该文用质朴无华的日常语言回忆了“我”的老师——李叔同先生的一些往事,描写了他严肃的教学态度和认真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我”对李叔同先生的尊敬之情,是一篇回忆性散文。D选项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1978年刊发在《人民文学》醒目的头条位置,揭开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第一页。它叙述了数学家陈景润的传奇经历,多方面展示了他的个人遭遇,揭示了知识分子的不幸与民族命运的关系。A、B、D都属于报告文学,故选择C选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选修课程实施的建议。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致力于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选修课程体现选择性,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个性化发展,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明确指出: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选课的指导,首先教师应该认真做好选修课的介绍;其次,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决定取舍。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包括师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故选择A选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五个系列选修课的教学中对语言文字应用要求,其中指出要鼓励学生参加专题研讨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专家讲座,或组织学生访问专家学者。B选项属于“新闻与传记”系列,C选项、D选项属于“文化论著研读”系列。故选择A选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知识。A选项中“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两个词);今义——妻子。B选项中“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形容词。D选项中“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区域,名词。C选项无古今异义词,故选择C选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主题类型以及教学实施。《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大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答赡养祖母的大义,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鲁冰花》是一首歌颂目前的抒情儿歌,两个作品都是从歌颂亲情方面为出发点,达到情感共鸣,故选择D选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知识。诗歌鉴赏可以从主题、语言、抒情方式、表达技巧、诗中意象、人物形象等多方面进行考查。本题考查的就是诗歌语言节奏、韵脚即诗歌语言的音乐类,而《再别康桥》这首诗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学生经过反复诵读并背诵,可以很自然地体味到其中的建筑美。故选择D选项。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文阅读鉴赏。《祝福》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文中的“我”是文章的线索,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通过分析,“我”的形象并不能丰富文章主题,而是祥林嫂的形象丰富了文章主题。故选择A选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实施过程。A选项“全面”一词有些夸大;B选项,师生交流,符合题干要求;题干并没有涉及到鉴赏方法,故C项错;题干未涉及写作背景,故D项错。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法”进行解答,故选择B选项。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实施中对课堂导入的把握。A选项书法导入,新颖,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与老师进行互动,正确;B选项因为教师过多的对书法知识进行传达,容易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忽视,这也是正确的;C选项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有问到学生的这种感觉,引导学生关注书法艺术魅力,这也是正确的;D选项因为这次实录教师过于注重书法方面讲解忽视文本内容,并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要求。故选择D选项。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实施中对教师引导教学的评价。题干中并未设计对文本情感、主题的梳理,主要以语言推敲为主。B选项对学生思维关注不够,显然错误。A选项、C选项涉及到的情感及主题在实录中并未体现。D选项揣摩语言,与实录中内容相符,故选择D选项。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资料,欢迎私信小编。微信关注“师大教科文教育”,微博关注“师大教科文教师教育”,这里汇集了最新资讯、教师资格证备考干货、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免费直播课程等等,更多精彩活动等你来参加哟!

 师大教科文,咨询电话:400-011-0145

微信号:laoshiok22 、bnuNTCE

QQ学习群:2639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