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2. 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
A. 柏拉图的《理想国》 B.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C.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3. 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
A. 交往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劳动起源论
4. 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表明教育具有( )
A. 永恒性 B. 历史性 C. 阶级性 D. 生产性
5. 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
A. 具有灵活性 B. 脱离社会生产
C. 具有全面性 D. 结合社会生产
6. 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政治经济制度
C. 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7. 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成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葵卯学制
C. 壬子葵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8. 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
A. 学科课程 B. 经验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
9. 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练习法 C. 作业法 D. 演示法
10. 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 诊断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相对性评价
11. 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这种德育方法是( )
A. 实际锻炼法 B. 情感陶冶法 C. 说服教育法 D. 个人修养法
12. 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又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超习俗水平
13. 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劳,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的是( )
A. 性格特征
B. 能力特征
C. 气质特征
D. 认知特征
14. 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途,小丽只想到了纽扣可以钉在衣服前面用来扣衣服,却想不到纽扣可以制作成装饰品、点缀衣服等其他用途。这种现象属于( )
A. 功能迁移 B. 功能固着 C. 功能转换 D. 功能变通
15. 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
A. 元认知知识 B. 描绘性知识
C. 情境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16. 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
A. 发现学习 B. 接受学习 C. 合作学习 D. 互动学习
17.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监控策略 D. 组织策略
18. 在一次心理学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
A. 比特 B. 组块 C. 字节 D. 词组
19. 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
A.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 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C. 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D.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20. 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能够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并促使学生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说明课堂管理具有( )
A. 维持功能 B. 缓冲功能 C. 发展功能 D. 解释功能
21. 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很热烈,共提出了下列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生理自我阶段 B. 心理自我阶段
C. 社会自我阶段 D. 经验自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