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班社拉认为,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是( )。
A.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
C.观察学习
D.有意义学习
1.【答案】C。解析: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2.对黑猩猩进行“顿悟实验”的是(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2.【答案】A。解析:苛勒通过黑猩猩摘香蕉实验,提出了完形顿悟说。他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3.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刺激分化
B.消遣
C.刺激泛化
D.获得
3.【答案】C。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4.( )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A.加涅
B.杜威
C.马卡连柯
D.布鲁纳
4.【答案】D。解析: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5.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5.【答案】B。解析:负强化强调撤销一个厌恶刺激,来增强之前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家长取消看动画片就是撤销一个厌恶刺激,用来增加儿童认真做作业的行为。
6.当学生取得好成绩后,老师及家长进行表演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6.【答案】C。解析:效果律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A.技能学习
B.知识学习
C.行为规范学习
D.动作学习
1.【答案】ABC。解析: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斯金纳认为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分为( )两类。
A.外显行为
B.内隐行为
C.操作性行为
D.应答性行为
2.【答案】CD。解析: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属于( )。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3.【答案】BC。解析: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其中,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题干中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绳子”这样的实物引起的反应,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三、判断题
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
1.【答案】√。解析: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
2.【答案】√。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指出学习包含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目的在于学得更多的知识。
3.1902年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在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试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
3.【答案】√。
4.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
4.【答案】√。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个体经验的独特性,强调根据个体经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5.课堂上学生看课外书不好好听课,教师没收课外书,这种行为属于负强化。( )
5.【答案】×。解析:负强化是指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教师这种做法,属于惩罚,而不是负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