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师招聘   /  教育公基   /  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品德的内化过程

教育心理学品德的内化过程

来源:师大教科文     2019-07-17
品德的形成是在个体社会规范的学习和内化中完成的。内化即将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变为主体内在的行为要求。

品德的内化过程这个知识点在陕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主要以举例子的形式出题,考查学生对于品德的内化过程理解情况。因此,掌握内化的三个过程的概念以及区别是得分的关键。

一、概述

品德的形成是在个体社会规范的学习和内化中完成的。内化即将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变为主体内在的行为要求。品德的形成和改变包括方向的改变与程度的改变。方向的改变可以由好变坏,也可以由坏变好;程度变化可以从轻微到彻底改变。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的研究,品德的形成和改变经历顺从、认同和内化3个阶段。

二、品德的内化过程

第一阶段:顺从。顺从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个人的态度受外部奖励与惩罚的影响,因为顺从可以得到奖励,不顺从则受到惩罚。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1)言行受外部压力的影响、强制或诱惑;

(2)表面的顺从,但内心并不相信;

(3)服从行为往往是一时的,有人监督就规规矩矩、绝对服从,没有人监督就违反纪律;

(4)从被迫服从,逐渐形成习惯,转化为自觉服从。

品德的形成和转变除受制于强制外,也从模仿他人的态度、品德开始。社会生活实践表明:许多人品德的形成和转变,并不一定受外界强制力量的影响,常常是从无意识地模仿父母、教师及自己崇拜对象的态度、言行开始的。这是形成和改变自己品德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第二阶段: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更深入一层。如当某青年经过团组织教育,参加过一些团组织的活动以后,自愿承认团章,遵守团纪,希望成为团组织的一员时.他对成为一名团员青年的价值内化程度已达到认同水平。因此,认同不受外在压力的影响,而是主动地接受他人或集体的影响。模仿的榜样是具体的,认同的榜样可以是抽象的。

第三阶段:内化。内化是指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这意味着把外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行为归于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成为自己品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化阶段是人们的品德真正形成或彻底转化的阶段,也是人的品德最稳定、最持久的阶段。